( 6 )將程序輸入 PLC
當使用簡易編程器將程序輸入 PLC 時,需要先將梯形圖轉換成指令助記符,以便輸入。當使用可編程序控制器的輔助編程軟件在計算機上編程時,可通過上下位機的連接電纜將程序下載到 PLC 中去。
( 7 )進行軟件測試
程序輸入 PLC 后,應先進行測試工作。因為在程序設計過程中,難免會有疏漏的地方。因此在將 PLC 連接到現場設備上去之前,必需進行軟件測試,以排除程序中的錯誤,同時也為整體調試打好基礎,縮短整體調試的周期。
( 8 )應用系統整體調試
在 PLC 軟硬件設計和控制柜及現場施工完成后,就可以進行整個系統的聯機調試,如果控制系統是由幾個部分組成,則應先作局部調試,然后再進行整體調試;如果控制程序的步序較多,則可先進行分段調試,然后再連接起來總調。調試中發現的問題,要逐一排除,直至調試成功。
( 9 )編制技術文件
系統技術文件包括說明書、電氣原理圖、電器布置圖、電氣元件明細表、 PLC 梯形圖。
三、 PLC 硬件系統設計
1 . PLC 型號的選擇
在作出系統控制方案的決策之前,要詳細了解被控對象的控制要求,從而決定是否選用 PLC 進行控制。
在控制系統邏輯關系較復雜(需要大量中間繼電器、時間繼電器、計數器等)、工藝流程和產品改型較頻繁、需要進行數據處理和信息管理(有數據運算、模擬量的控制、 PID 調節等)、系統要求有較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、準備實現工廠自動化聯網等情況下,使用 PLC 控制是很必要的。
目前,國內外眾多的生產廠家提供了多種系列功能各異的 PLC 產品,使用戶眼花繚亂、無所適從。所以全面權衡利弊、合理地選擇機型才能達到經濟實用的目的。一般選擇機型要以滿足系統功能需要為宗旨,不要盲目貪大求全,以免造成投資和設備資源的浪費。機型的選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。
( 1 )對輸入 / 輸出點的選擇
盲目選擇點數多的機型會造成一定浪費。
要先弄清除控制系統的 I/O 總點數,再按實際所需總點數的 15 ~ 20 %留出備用量(為系統的改造等留有余地)后確定所需 PLC 的點數。
另外要注意,一些高密度輸入點的模塊對同時接通的輸入點數有限制,一般同時接通的輸入點不得超過總輸入點的 60 %; PLC 每個輸出點的驅動能力( A/ 點)也是有限的,有的 PLC 其每點輸出電流的大小還隨所加負載電壓的不同而異;一般 PLC 的允許輸出電流隨環境溫度的升高而有所降低等。在選型時要考慮這些問題。